驗證網站 生活手札

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

我在大陸的那一段日子

這是2006年5月寫的文章。


這幾年來社會、經濟變遷,台灣對大陸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,大陸已儼然成為世界工廠,且逐漸將是世界主要消費市場,台灣企業基於生產及銷售理由,不得不到大陸發展。而台灣人才也不得不到大陸尋找自己職場上的空間。

幾年前我個人也曾經在大陸長駐工作過兩年,我把個人的經歷心得,提供給各位參考。


【工作】
2000 年我結束前一任工作後,看著報紙應徵到一家香港上市公司,雖然Head office在香港,但真正總部在深圳,且在福建福州及廣東中山也各有工廠。坦白說,先前我從未聽說這間公司,對該行業也毫無概念,會去大陸工作,純粹是 看在錢的份上,的確,待遇也很高,甚至比起我現在的待遇還高出一大截。我去求職時嚇了一跳,整個公司居然超過13,000人,位於深圳的主力工廠也有超過 7,000名員工,這在台灣已是排名前面的大企業,在大陸卻是屬於中型或常見的企業。

我服務的公司是屬於勞力密集行業,主要在生產銷售禮 品噴泉產品,主要工序就是製模、灌漿、修整、彩繪、包裝等,處處都需要人工,這裡幹部漸漸的都已大陸人化,工廠的組長、課長、經理、甚至連廠長/協理都是 大陸人,一層管一層。我們這些來自香港、台灣、或其他國家的外籍幹部則主要擔任業務及產品開發,我則是負責管理部門,包含管理、人力資源、電腦、稽核等。

我 是搞SOP的,先建立制度,然後就是一切都要按照標準來,每一道作業程序都馬虎不得,要領多少量?做多少成品?向誰拿?誰來做?做完交給誰?上下流程每個 步驟都要清清楚楚。寫個公文報告,上下左右多少留白,字體多大,都要求的很仔細,一錯就退回重來。一開始大家都不習慣,後來反而覺得順暢,也沒什麼問題。 因為我告訴他們,標準化是一個基礎工作,要先有標準,工作的品質才能穩定一致,縱使不對也是不對在同一地方。再來才進行改善,把問題突顯出來,尋求更好的 方法,解決後再變成新的標準。按部就班的方法,其實才是工作之道,大陸人只要你能很明確告訴他們做什麼?如何做?其實都可以做的很好。而且,其實很多人是 很認真及聰明的,我底下還有一位財務協理,居然深入研究稅法,備妥文件向政府申請到上千萬人民幣的退稅,當然,他也是因為這樣而升協理的。

那時候我還要求寫繁體字,更把那些習慣於簡體字的同仁搞的七葷八素,不過現在簡體字已是世界主流,已經必須去接納了。其實我那時也有讀書的習慣,不僅會去深圳市區的新華書局買書,也長期訂定商業方面雜誌,對簡體字算是熟悉。

我 常要解決一些糾紛,打架的、工作推託的、翹班偷懶的,調查小組會深入調查,我只是裁定而已,不過一定要公平合理。最好的獎懲就是錢,做好的嘉獎記央A做不 好的警告記過,全部換成人民幣,棒子與胡蘿蔔共用。工廠裡大多老鄉拉老鄉,成黨結派的,我運氣好,尚未遇過工人的報復行為。

其實還是常會出一些問題,有一次蠟燭部門的一個組長居然叫了一部卡車帶領組員,把工廠邊十數噸的臘載走,組員不曉得怎麼一回事,警衛還幫忙指揮,結果是那位組長監守自盜,人早已揚長而去。

人事部門的工作相當瑣碎,我問他們為什麼一個小部門要30個人,才知道工廠幾千人的人事資料、薪資、住宿等一堆工作,招工離職的每天一大堆,最高紀錄一個月離職1500名員工,新聘1500名員工,忙都忙不完。

每 天都有一堆工人前來詢問有沒有工作機會,這些都是附近其他工廠離職的員工,工人就在深圳地區到處流動。特殊人員我們也會去人才市場招工,有一次我去深圳市 名叫筍崗的人才市場,才見識到一大堆的招募攤位,一大堆的人才到處觀看。這就算了,樓下我居然看到一堆攤販專門販售學歷,研究生、本科、大專,什麼學校什 麼證件都有,都可以用錢買到,我們人事課課長告訴我,反正一般工人我們也不會看學歷,要看學歷的,一定會打電話去他們學校詢問。他順便告訴我一個秘密,我 們那個廠長只有高中程度,他的大專學歷也是買來的。

一般工人的待遇大約只有500元人民幣不到,組長一千餘元,但所有人都會加班,靠加班 賺錢。我有一次看到一位組長的工時,一週居然接近100小時,每天工作16小時,我不由得懷疑是否有問題,派底下的人去調查,結果居然是真的,那個組長 說,反正公司需要,而下班也沒事,乾脆就一直待在生產線上,還可以賺錢。

不過我們對文員幹部所支付的待遇就相當好了,尤其是英文能力不錯 的業務人員,我曾經去廣州外語外貿大學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,英文能力實在不錯,我也給予3000元人民幣的月薪,我也曾經用過來自四川自貢市,英文是自修 的,可我測了幾次口試筆試,他的英文的確不錯,也給予他不少的薪資,什麼樣的人都有。我還為了一位德國技師聘起德文翻譯,那個翻譯員要求6000元人民 幣,我還是答應他。管數十人到上百人的經理級人員,當時我們給予3000~5000元人民幣的薪資,廠長甚至給予近1萬元,其實是很好的。

不 過我常為薪資結構與老闆吵架,他是土法煉鋼出身的,薪資結構學習日本人那一套,年資忠誠度很重要,每年會依年資多寡而固定調薪,而我則一直要把屬於福利行 為的年資及屬於貢獻行為的薪資切割,每次都意見不同,我老是要質疑,年資10年的掃地雜工與剛來的雜工不都做一樣的工作為什麼薪資差一倍?這些爭執可能也 是我後來離職的因素之一。

電腦部門也有十來人,我們沒有先進的ERP系統,只是以Clipper寫成的半MRP系統,足以掌握訂單出貨、採購、庫存等,將就一點,還是很好用啦,其他人就做一些OA的維護。

其實工作對我來說還算容易,我也會規劃對同仁上些課,改變觀念、增加知識,及導入專案,進行一些改善行為。


【生活】
在 大陸工廠工作是有點累有點boring的,廠辦住合一,早上8點準時上工,中午休息一小時,晚上6點準時下班,所有人都很準時上班,因為要打卡,也很準時 下班,因為晚下班就沒飯吃了。不過我們晚上還會繼續回到辦公室,繼續工作。樓上宿舍、樓下吃飯、工廠、辦公室,一日十時,一週6天,週而復始,日復一日, 一成不變,也只能去習慣它。

宿舍很不錯,很像旅館,可媲美三、四星級飯店,一人一間,除了空調電視一應俱全外,還有個蒸汽浴的浴室。電視 頻道不多,只有鳳凰衛視稍微好看,通常我懶得下樓看台灣的電視時,房間裡看一些最新的VCD也是不錯的選擇。有健身房、撞球間,甚至還有卡啦OK,不過很 少人用。戶外有個游泳池,不過閒置已久。有個羽球場,假日偶而會和同事來幾場。值得一提的是,工廠內興建了一座高爾夫球練習場,平時晚上8,9點有時我會 去打個200顆球,可能沒人教,姿勢不對,至今還是很遜。

一星期只有週日放假,有時放假起得晚,其實一天的假期很快就過去,所以實在沒什麼其他活動。了不起去鎮上吃個飯或去深圳市逛逛。

深 圳市區包含羅湖、福田等,多數區域屬於關外,例如鴻海在龍華,就是關外,我的公司在寶安區,也是關外,關內很熱鬧,高樓大廈林立,不輸給台北市,關外則多 是工廠,也比較亂。我們那附近就我服務的公司工廠最大,晚上走到路口,到處都是身著廠服的員工,沒事四處閒晃。大陸人隨地吐痰的習慣常見,村子馬路上,我 都要特別注意,免得踩到前面人剛吐的痰。村外的大馬路很亂,每天都有人亂闖馬路,而來往車輛亦毫不留情,因此那條馬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車禍。和同事外出會 坐計程車,自己一個人時,我也不排斥搭公車,到鎮上只要2元,到羅湖只要10元,還是比較便宜。要不然還可以搭摩托車,有時在鎮上繞太久,腳酸了,就搭摩 托車到車站,也只要2元,不過有點危險,因為他們都騎在路中間。在外頭吃飯,有便宜的,也有貴的,鎮上的上島咖啡一杯要2,30元,價格不輸給台灣,韓國 料理一個人就要百餘元。

想找比較好的地方,那就只有去深圳市區了。深南大道大樓林立,福田區亦有較高檔店面,我比較常去新華書局,六層樓都是書,雖然還沒能與世界或台灣一樣,常有新書,但仍有一些值得讀的書,而且又便宜,也讓我練就看簡體字的能力。

不 免要提到copy的名牌,最多的就是羅湖交通城,幾乎整棟大樓都在賣仿冒品,皮件、手錶、服飾、鞋子,只要是名牌都有,往返羅湖口岸海關,都可順便逛逛。 剛開始也當過盤子,不怎麼殺價的買那些東西,後來就會了,反正老闆喊價,二折三折殺起,再來進階一點,稍微知道底價,不太會浪費時間殺價,後來又進化了, 因為和老闆熟識,直接拿想要的產品就好了,只會拿A貨或特A貨,價格也更實在。以前很新奇,現在則興趣較缺乏了。不過我建議可以去羅湖交通城的樓上飲茶, 道地又便宜,每天都吸引很多香港人來。

深圳市還有個東門市場,賣更多的雜貨假貨,更便宜,但品質也更差。

想要去更繁榮的地方,那就是去香港囉,從羅湖搭火車再轉地鐵,一小時就可到尖沙嘴,有錢不怕沒地方花。


【旅遊】
其實那段時間我還算常去旅遊的,自己一個人可以,和同事也可以去。深圳離香港近,自然也找機會去過香港的海洋世界、太平山、天星碼頭等名勝。

深圳市比較有名的是華僑城附近的世界之窗、錦繡中華、中華民俗村,類似台灣的小人國,把世界及中國的著名地標移到園區來。前面兩個還好,中華民俗村我倒是建議值得去,把中國少數民族連人帶文物同時搬來,可以增加不少知識。

深圳郊區的西麗有一個動物園,我本以為沒什麼,去過一次才發現裡面相當大,我看大概有木柵動物園的兩倍大,但動物種類不見得很多,有機會駐留深圳,值得花些時間走一遭。

關外寶安區的石岩鎮有一個石岩湖度假區,我去過幾次,不過有點沒落。

我去過一次東莞市的虎門,虎門大橋連結東管及中山,虎門砲台有清朝林則徐燒鴉片的軌跡。虎門鎮已經是中國南方的服飾集散地,市區高樓大廈林立,走到任何一棟裡面一看,一間一間的店面,販售各式各樣的服飾,非常壯觀。

佛山市在廣州下方,我所瞭解值得去就是祖師爺廟,尤其後方還有一個黃飛鴻紀念館,來到這裡,當然一定要拜會佛山黃飛鴻。

中山市當然也想起我們國父,首創革命,一定要去翠亨村,這裡已經有一座紀念館,包含當時革命經過與史料,還可參觀國父故居,臥室與書房等,保存的相當好。

珠海只有繞過一兩次,只在拱北關短暫停留,沒有深入認識,無法表達意見。

廣 州市是南方最大城市,我來過幾次,可以去白雲山,山上有個碑林,一路向上,大大小小的石碑,各種書法,非常壯觀。黃花崗公園紀念當時的黃花崗革命,還留有 一些紀念碑,公園景色不錯。中山堂還保有當年大總統辦公的地方。吃在廣州,我記得在天河區,有些著名及有特色的小吃,可能有一半以上我是不敢吃的,例如龍 虎鬥,又是貓肉又是蛇肉,誰敢吃?

肇慶市在廣州北方,是著名旅遊城市,我曾參加過業務部門同仁所舉辦的員工旅遊,我們去爬九鼎山,逛七星湖,是相當不錯的經驗。


【後記】
在大陸工作及生活兩年,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述說。不過人生的事情誰知道,而且按照世界是平的,地球無疆界,哪天我可能還要再去大陸工作。人生嘛!還是要勇於嘗試,能有不同的經驗也很不錯。

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

那一段橋牌記事

這是200511月寫的文章。


我高中時期,很流行參加救國團的假期活動,高一時參加中橫健行,看到幾個人圍起來玩著撲克牌,告訴我那是橋牌,非常有學問的牌藝遊戲,第一次勾引起我對橋牌的興趣。

入東海數學系第一學期,我第一本認真讀、努力背的書並不是微積分,而是一本教人打橋牌的書,「中華精準制」,講的更專業一點,這本書並沒有教人打橋牌,只 是告訴人某一種叫牌的方式,一種很人為(artificial)的方法,開叫一梅花及答叫都有各種不同的意義。我記得在後來無論是學生或是踏入社會,也從 來沒有讀書讀得如此認真,而且還整本書背起來。

這開啟了我真正踏入橋牌的世界。

學生比較有時間,為了打橋牌,可以通宵,甚至可以忘記上課。我很認真,又看書又練習,不久稍微有點實力,也會參加比賽,大數盃比較容易拿到名次,參加大專盃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,參加校外的橋藝中心比賽,則通常都是陪打的份,不過我們是志在參加嘛!

學系有一位徐長明老師,他教微分方程及數值分析課程,是那時系上超級有名的大刀,那幾年我也被砍的遍體鱗傷。可是徐老師的牌技也相當出名,中華精準制那本 書的前言就寫到,徐老師也是當時發明該制度的其中一人。因此那幾年平時練牌時偶而也受到徐老師的指導,可能我資質駑鈍,往往都要徐老師說明幾次才能領悟。 我只是有點納悶,徐老師人不錯,在講解叫牌打牌手法時也很有耐心,為何上課當人毫不手軟!!!

打橋牌也讓我與數學系的學長學弟較常來往,因為打牌至少要4人,每次最好有8人一起練習,每一屆要湊到實力相當的橋藝人口並不容易,每當有新生入學時,學長們也會稍微關心一下有誰對橋牌有興趣,會加以介紹及調教。

70
級的學長有幾位橋牌好手我都還記得名字,陳文賢及林錫琪,一起打過幾次比賽,不過他們都是主力選手,我們則是副隊。我畢業後在台北工作過一陣子,偶而會去 IBC(國際橋藝中心)打牌,遇見過幾次林錫琪。陳文賢後來好像轉念精算,因為很多年以後,我在眾信會計師事務所遇見他,擔任管理顧問公司的總經理。

71級學長還算熟悉,田重偉及孔憲凡是我們練牌時常會組在一起的牌搭子,他們比較強,在校內自行比賽時,總得強配弱,實力才會均勻。田重偉畢業後去學電 腦,一直在證券交易所電腦部工作,應該已經十幾年,那時我的工作單位與他是樓上樓下,時常都會遇到。孔憲凡頭腦很好,畢業後考上台大數學系研究所,然後去 美國唸博士,我在美國唸書時迷上網路橋牌,一天到晚掛在網路上與朋友打橋牌,有一天突然有個名叫”kung”的人call我,就是孔憲凡,那個年代網際網 路才剛萌芽,我們居然因有相同興趣而能在網路上在遇到,真是不容易,不過後來我也不知道他的下落,好像後來回台灣教書了。

72
級的陳德明 及黃智能與我們最親近,前幾年常常在一起打牌,我們實力接近,不會太無趣,不過他們喜歡賭博,打橋牌也比較愛打rubber,一分一分算錢賭輸贏,到了大 五,他們乾脆只打麻將比較過癮,我常常等了幾小時,等不到人願意打橋牌,只好自己一個人離開。陳德明頭腦很好,打牌很仔細,重視邏輯與思考,我看過徐長明 老師唯一稱讚的學生就是陳德明,不過也常唸他不用功,以他的聰明,當初如果繼續深造,一定很有成就。

我的橋牌搭檔是黃宗禧,他也是屬於聰 明不愛唸書型,嫌數學系當人太凶,後來轉統計系,現在在安侯會計師事務所資訊部工作。看起來讀不讀數學沒有什麼差異,最後都是去搞電腦。坦白說,他的橋藝 比我好很多,往往叫牌時,我覺得沒把握,就推給他當莊家,我則在一邊作夢,我們也用熟了許多特約,如技光、轉換墊牌等,畢業後他還常常參加各地的比賽,我 只要約他,他也會陪我去IBC打一個晚上。我另外有一個相當特殊的同學,我們都叫他小鬼,長的小小的,可是真的喜歡打橋牌,一個人也可以打,自己分完一副 牌就可以分別扮演四家叫牌,可以同時當莊家及防家,假日我們都跑出去玩,只有他一個人在宿舍拿副牌打了一整天,他有點自閉,但講起橋牌就滔滔不決,畢業後 就不見人影,到現在都還找不到他,要不然我還可以多一個牌友。

74
級就比較少人打牌了,只有陳增榮比較常和我們在一起,打的還不錯,畢業之後也都還常在打,現在實力應該不錯,喔,他也是搞電腦的。

起來,還有68級的學長,民國80年我去美國猶他州立大學讀電腦研究所,在台灣同學會的迎新上,居然遇到我大一時的助教陳蕙萍,原來她和她的老公李庚也在 系上,搞不好也是因為她們在系上表現優異,我才有機會獲准入學。李庚也愛打橋牌,他有個同學李久泮住在學校附近,因此偶而我們湊四個人也會打個小牌。李庚 現在在高雄資策會,也是電腦一族,回台灣後我們偶而會在東海數學系遇到,卻沒有機會一較橋技。

能夠正式打個橋牌並不容易,必須有足夠及實 力相當的人,通常必須參與比賽,不過比賽都是在特殊時間,而且費用不便宜。我讀研究所時,網際網路剛開始起步,okbridge也在這個時候出現,我發現 後如獲至寶,幾乎天天都掛在網路上,不是做研究,而是玩橋牌。Okbridge是提供橋牌介面的網路真人橋牌,只要連上該平台,找到四個人,就可以開打。 那時候的網路橋牌很陽春,在Unix系統上,全部都是文字模式,要喊一黑桃,就輸入1S,要打紅心十,就輸入TH,免費及可以隨時找到人打牌是最大優點。 現在okbridge已經商業化,加入會員必須付費,一年會費美金99元,網址是http://www.okbridge.com 介面相當人性化,一看就知道如何操作,任何時間想要打橋牌,上網login就可以找到適合你的牌桌及牌友,隨時都有數千人在線上,水準很高,我大概只能打 進階級的初級者(adv-),除正常牌賽外,每天都會有序分賽及配對賽,常常都還有世界級專家表演,幾位專家對打,常可以引起上百人圍觀,愛打橋牌的朋 友,這是我相當推薦的地方。

以牌會友,因為橋牌,我認識不少數學系的學長學弟,其實還蠻有趣的。不過除了學生時期比較有空學牌打牌,由於 橋技還不夠專業,畢業後則成為業餘休閒活動,不會有參與比賽的雄心壯志。學生時期所背的那一套中華精準制,早已忘個精光,目前只記得美國標準制 (SAYC),因為簡單自然,不太用特約,因為記不起來,可是我打的好像比以前好,可能比較會分析思考,也比較穩重。幾年前我比較空閒,還常常上 okbridge,現在比較忙,根本沒空坐在電腦前打幾小時橋牌,怕浪費錢,乾脆停掉會員。

如果有人有興趣打橋牌,聯絡一下吧,我們可以相約在okbridge好好較量一番。